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,叫作“多病的人長壽”。其實,這是指偶爾生點小病,少量的病毒和細菌就會刺激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,使之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,以抵御病菌的侵襲。那么,身體出現哪些癥狀,可能是人體的防御反應?
哪些癥狀可能是免疫系統在殺毒?
1、咳嗽
咳嗽是呼吸道疾病常見的一種癥狀,并不屬于疾病,反而是一種防御行為。它可以將體內的病菌、異物等通過咳嗽排出體外,更有利于身體的健康。很多人一有咳嗽馬上就用止咳藥止咳,這樣反而可能導致病菌和異物留在氣管里誘發炎癥,更不利于身體健康。尤其是喉嚨有痰時,一定要先化痰,而不是先止咳,要不然痰堵在氣管里也是非常危險的。
2、嘔吐
吃多了胃不舒服時,吐出來反而輕松很多。嘔吐,可以讓有害物排出,減少吸收。如果想吐時,盲目使用止吐藥物,反而會讓有害物質滯留。如果當時胃已經不運轉,無法接受更多的食物,吐出來可能會好很多。嘔吐后別急著進食,可以稍加活動,讓身體舒展后再進食,可以適量補充水分,避免水和電解質紊亂。
3、發燒
醫學上認為,人體溫度超過了37℃時,就屬于發燒。有醫學研究證實,人體的免疫能力會隨著體溫的升高得到增長。出現發燒后,人體血液中的鐵離子會減少,導致病原體生長受限,從而降低病原體的生長能力。簡單來說,發燒在一定的程度下,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在滅殺入侵的病菌。如果輕微發燒就馬上服用退燒藥,反而可能加重病情。
4、腹瀉
有時候一受涼,就有點輕微拉肚子,這不用太過緊張。偶爾輕微腹瀉,可以喝點熱水幫助腸道恢復,并預防脫水。
溫馨提示:咳嗽若伴隨有發熱、喉嚨腫痛時,一定要及時治療,要不然會導致病情加重;如果反復嘔吐或伴有腹痛、發燒等癥狀,需及時就醫;發燒若體溫高于38.5℃,或持續低燒不退,或伴有發疹、劇烈頭痛、關節痛、痙攣癥狀時,應立即就醫;如果有嚴重的腹瀉,便意頻頻、排便量少、肛門部有痙攣性疼痛,或排泄物帶血,或同時伴有腹痛、發燒、嘔吐等癥狀時,也應該立即就醫。